Skip to main content

有了 NGINX 和 Kong,为什么还需要 Apache APISIX

· 阅读需约 11 分钟

本文介绍了 Kong 和 NGINX 的痛点,以及 Apache APISIX 如何解决它们的痛点,并且为你介绍了 Apache APISIX 的应用场景。

云原生时代,动态和可观测性成为衡量 API 网关的标准之一。Apache APISIX 自诞生之初就一直跟随着云原生的脚步前行。然而 Apache APISIX 作为一个诞生刚刚三年的新一代网关,为什么可以从诞生 20 多年的 NGINX 与开源 8 年的 Kong 中突出重围,成为云原生时代最流行以及最活跃的网关?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解决了开发者和企业在使用 NGINX 和 Kong 中的痛点。

NGINX 与 Kong 的痛点

在单体服务时代,使用 NGINX 可以应对大多数的场景,而到了云原生时代,NGINX 因为其自身架构的原因则会出现两个问题:

  • 首先是 NGINX 不支持集群管理。几乎每家互联网厂商都有自己的 NGINX 配置管理系统,系统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一直没有统一的方案。
  • 其次是 NGINX 不支持配置的热加载。很多公司一旦修改了配置,重新加载 NGINX 的时间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并且在 Kubernetes 体系下,上游会经常发生变化,如果使用 NGINX 来处理就需要频繁重启服务,这对于企业是不可接受的。

而 Kong 的出现则解决了 NGINX 的痛点,但是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 Kong 需要依赖于 PostgreSQL 或 Cassandra 数据库,这使 Kong 的整个架构非常臃肿,并且会给企业带来高可用的问题。如果数据库故障了,那么整个 API 网关都会出现故障。
  • Kong 的路由使用的是遍历查找,当网关内有超过上千个路由时,它的性能就会出现比较急剧的下降。

而 APISIX 的出现则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成为了云原生时代最完美的 API 网关。那么 Apache APISIX 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网关?

APISIX 的优势

优异的架构

首先 Apache APISIX 拥有优异的架构,现在很多应用都在向微服务、容器化迁移,形成新的云原生时代。云原生作为当下的技术潮流,将重写传统企业的技术架构。而 APISIX 自诞生之初就跟随技术潮流,并将其设计为云原生架构:

APISIX
Click to Preview

如上图所示,左右分别是 APISIX 的数据面(Data Plane)和控制面(Control Plane):

  • 数据面:以 NGINX 的网络库为基础(未使用 NGINX 的路由匹配、静态配置和 C 模块),使用Lua 和 NGINX 动态控制请求流量;
  • 控制面:使用 etcd 来存储和同步网关的配置数据,管理员通过 Admin API 或者 Dashboard 可以在毫秒级别内通知到所有数据面节点。

在更新数据上,Kong 采用轮询数据库的方式,但是可能需要 5-10 秒才能获取到最新的配置;而 APISIX 则采用监听 etcd 的配置变更的方式,可以将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达到实时生效的效果。 而且由于 APISIX 和 etcd 均支持多点部署,因此在 APISIX 当前架构中,任何一个服务出现异常宕机等事故,都不会影响 APISIX 正常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

完善的生态

下图为 APISIX 的生态图,从该图可以准确看到 APISIX 已经支持的 7 层协议有 HTTP(S)、HTTP2、Dubbo 和物联网协议 MQTT 等等,4 层协议有 TCP/UDP。 右侧部分则是一些开源或者 SaaS 服务,比如 SkyWalking、Prometheus 、Vault 等等。而最下面则是比较常见的操作系统环境、云厂商和硬件环境。而作为一个开源软件,APISIX 也支持在 ARM64 的服务器上运行。

APISIX's Ecosystem
Click to Preview

APISIX 不仅支持众多协议与操作系统,而且也支持多语言编程插件。APISIX 诞生之初仅支持使用 Lua 语言编写插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发者掌握 Lua 和 NGINX 相关的技术栈。然而 Lua 和 NGINX 属于相对小众的技术,开发者很少。因此我们在 APISIX 上支持了多语言开发插件,目前已经正式支持了 Java、Golang、Node.js、Python 等语言。

programming language
Click to Preview

活跃的社区

下图是贡献者增长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线,纵坐标代表贡献者总数。我们可以看到 APISIX 和 Kong 这两个项目相对更活跃,APISIX 的增长速度从开源第一天就保持着非常不错的增长率,在以接近 Kong 两倍的速度快速成长,并且贡献者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 Kong,由此可见 APISIX 受欢迎程度。当然评价一个项目活跃度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查看每月活跃 Issue、PR 总数等方式,值得高兴的是 APISIX 在这些方面也是一骑绝尘。

Contributor graph
Click to Preview

APISIX 的应用场景

从下图中,相信你已经看出 APISIX 的目标:统一代理基础设施

APISIX Application scenarios
Click to Preview

也许你会有疑问:APISIX 要支持这么多场景,是否会让 APISIX 变得四不像?

因为 APISIX 的核心是高性能代理服务,自身不绑定任何环境属性。当它演变为 Ingress、服务网格等产品时,都是外部服务与 APISIX 配合,变化的是外部程序而不是 APISIX 自身,下面将逐步为大家介绍 APISIX 是如何支持这些场景的。

Load Balancer 和 API 网关

首先是针对传统的 LB 和 API 网关场景,因为 APISIX 基于 NGINX + LuaJIT 实现,所以天然具备高性能、安全等特性,并且原生支持了动态 SSL 证书卸载、SSL 握手优化等功能,在负载均衡的服务能力上也更优秀。从 NGINX 切换到 APISIX 不仅性能不会下降,而且可以享受到动态、统一管理等特性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升。

微服务网关

APISIX 目前支持多种语言编写扩展插件,可以解决东西向微服务 API 网关面临的主要问题——异构多语言和通用问题。内置支持的服务注册中心有 Nacos、etcd、Eureka 等,还有标准的 DNS 方式,可以平滑替代 Zuul、Spring Cloud Gateway、Dubbo 等微服务 API 网关。

Kubernetes Ingress

目前 K8s 官方 Kubernetes Ingress Controller 项目主要基于 NGINX 配置文件的方式,所以在路由能力和加载模式上稍显不足,并且存在一些明显劣势。比如添加、修改任何 API 时,需要重启服务才能完成新 NGINX 配置的更新,但重启服务,对线上流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APISIX Ingress Controller 则完美解决了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支持全动态,无需重启加载。同时继承了 APISIX 的所有优势,还支持原生 Kubernetes CRD,方便用户迁移。

APISIX Kubernetes Ingress
Click to Preview

服务网格

未来五到十年,基于云原生模式架构下的服务网格架构开始崭露头角。APISIX 也提前开始锁定赛道,通过调研和技术分析后,APISIX 已经支持了 xDS 协议,APISIX Mesh 就此诞生,在服务网格领域 APISIX 也拥有了一席之地。

APISXI Mesh
Click to Preview

总结

Apache APISIX 自开源第一天,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高活跃度的社区以及实际的用户案例证明了 APISIX 是云原生时代最完美的 API 网关。通过阅读本文,相信你已经对 APISIX 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期待你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APISIX 作为你的 API 网关。

更多信息请观看有了 NGINX 和 Kong,为什么还需要 Apache APISIX?